3.6注入步驟
(1)在注入前,根據巖石表面濕度的大小調整水灰比。
(2)噴油應分段、分段,按第一壁、拱、自下而上噴射,噴管應使噴巖面順時針旋轉均勻,壓力半圓的橫向運動,螺旋直徑約20×30 cm,或S形雙程運動向前推進。
(3)分段長度不應超過6cm,分段先上下,塊體大小為2m×2m。
(4)噴管與巖石表面的距離為1.5m,噴嘴垂直于噴淋面,并略覆蓋新噴出的部分(傾角約為80)。巖面凹陷應先噴多點,突出部位后應噴出,少噴。
3.7風壓控制
由于給水管長度為40≤50m,鳳凰壓力調節為200 n/cm2。
3.8注射厚度的測定
一次噴淋厚度,拱頂為6厘米,側壁為8厘米:至滲水或落水段。先噴一層厚2cm的細骨料混凝土,然后噴混凝土達到設計厚度。
3.9分層注水的間隔時間控制
在15°C~25°C范圍內,30 min后使用KD液體混凝土促進劑。
3.10維修
噴射混凝土終凝1小時后,進行噴淋養護,保持噴淋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在此基礎上,提出噴射混凝土的工藝流程如下:
噴錨平臺噴錨面的前處理及厚度控制
對凝膠劑輸送側墻噴射混凝土拱混凝土的現場取樣和養護進行了關閉。
4.注射后質量檢驗
首先,在完成濕噴后,在后續檢查結束時發現表面裂紋。局部噴射表面存在麻點,這是由于濕噴風壓調節大、材料束速度快、麻面許多部位混凝土有效厚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表面噴射1~3cm水泥砂漿層。
第二,混凝土表面沒有明顯的水痕。通過鉆孔試驗,發現噴淋厚度達6~8cm時,防水效果較好。如果噴淋厚度太小,就會形成水淹,如果入滲范圍大,則可采用補充噴射混凝土。
第三,盲管段的所有出口均有排水,盲管兩側混凝土表面的滲漏明顯小于中間部分,說明盲管的材料選擇和安裝方法是正確的。
噴射混凝土試件表面孔隙多為橢圓形、密閉、不連通,不形成滲流通道,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滲性。試件28天的強度滿足要求。
第五,通過埋設探測釘,基本上保證了噴淋厚度。
5.結束語
開發段圍巖節理必須采用掛網和錨桿射流進行整體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測量的準確性是影響濕噴質量的關鍵。在現場施工中應加強油門位置的調整,以保證質量,減少回彈。還應加強質量檢查和監督,以確保濕噴混凝土結構的防水效果優于干噴混凝土,并保證其質量和耐久性。